HUAWEI 2288H V5侧览图

华为2288H V5打造HomeLab:玩转虚拟化、文件存储与网站服务

文章将为各位技术爱好者介绍我是如何打造一个功能全面的HomeLab。内容涵盖硬件选择、RAID技术实践、PVE虚拟化安装、NAS数据存储、家庭组网配置、功耗和噪音优化等多个方面,并分享实际使用体验与成本建议,提供从零到一的完整构建指南

引言

Hello everybody!开学太忙了,好久没有写博客了,最近有了些空闲时间,趁机分享下自己组建“家庭数据中心”的历程和心得体会。

近几年,在搭建家庭实验室(HomeLab)在技术爱好者中越来越受欢迎。通过一套私人的服务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能探索各种前沿技术,搭建个人的云服务、虚拟化环境,甚至是完整的网站服务。本期我们就从硬件的选购,到系统、数据存储、网络、多服务、功耗、噪音、成本等内容介绍从零开始这台服务器是如何成为我的家庭服务器的,这篇文章将帮助你一步步搭建属于自己的Homelab环境。

需求

开始搭建Homelab之前,你知道你购买的服务器是用来干嘛的吗?比如说:

  1. 文件存储与备份:集中管理和备份个人数据。
  2. 媒体服务器:搭建影音服务器,方便家庭成员观看电影和音乐。
  3. 开发与测试环境:为软件开发和测试提供独立的环境。
  4. 网络管理:增强家庭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5. 智能家居:例如Home Assistant,用来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不好意思,All in one!我全都要!😎

硬件

简单分析列出了这些条目:

  • 低功耗的微型计算机:如树莓派、Intel NUC,非常适合低功耗的应用,类似于n100、j4125的小机,但性能有限。考虑到这么多的需求,屈指可数的核心和内存数,根本就塞不下。
  • 台式机或旧笔记本:闲置的旧电脑,改装成服务器使用。想起我在高职的学校做机房管理的时候拿教学用的台式机来装其他系统😋
  • 专用服务器:购买二手的服务器设备(如Dell PowerEdge或HP ProLiant),虽然是淘汰下来的服务器,可能已经在某个机房干了很久的活了,但是😈由于这些机器通常都在无尘、温控的机房环境中工作,硬件状况相对良好,磨损较少,整体可靠性依然很高。

列出这些后,再辗转各个组件家庭数据中心的视频、海鲜市场……最终看向了➡️华为FusionServer 2288H V5服务器。你说吧这人心就是这样,越看心越高。至于为啥选择它……当时看的是低成本的R730XD,准系统大概800左右入手,不过看机器年龄有点老了,还有架构、支持的CPU,核心数内存数……最后咬牙还是选择了新一点的HUAWEI2288H V5服务器,新是新了价格可不一点都不香,准系统1480。其他配置如下

尺寸3.5 寸12盘
CPUGold 6138*2
内存Samsung ECC DDR4 2666 4*16
硬盘Dell SAS 12Gbps 7.2K 1TB*3
扩展卡S430 1G 带电池缓存卡
电源550W单电源
满盘架12满盘架
网络接口10G电口*2+1G电口*2
2288H V5服务器配置

最后拿下不到3K,也是真的上头了🆙

HUAWEI 2288H V5服务器
HUAWEI 2288H V5

服务器主板

主板俯视图

2288H V5整机

侧览图

HUAWEI 2288H V5侧览图
HUAWEI 2288H V5

系统选择

这台服务器支持3TB内存和双路CPU(虽然钱包用不上),对于家用的场景来说,如果安装普通的操作系统就太浪费性能了,所以一般都是选择安装一个适合的虚拟化平台,将物理机分为多个虚拟机运行,不同虚拟机做不同的事情,互不影响,最大化利用性能。比如常见的

  • VMware ESXi:适合企业级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强大的管理工具和性能优化。
  • Proxmox VE:开源虚拟化平台,支持KVM和LXC容器,易于管理和扩展。
  • KVM/QEMU:开源虚拟化解决方案,具有高性能和灵活性,适合高级用户和开发者。

选择虚拟化平台时,考虑到易用性、资源开销和功能拓展性,我选择了PVE。Proxmox VE是一款开源、免费的虚拟化软件,可视化的WEB操作界面,非常适合家庭用户。至于为什么选择它,或许是esxi已经玩儿过了吧,个人觉得在免费的前提下PVE是比esxi的功能优秀、丰富的😎不过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我们先把RAID做了。

RAID技术初体验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的技术。不同的RAID级别提供了不同的性能、冗余和存储效率,比如RAID 0、1、5、6、10、50、60,具体适合什么场景,感兴趣的小友可以去查询下。

在组建HomeLab时,我选择了RAID5作为存储配置,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提供容错保护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存储效率。RAID5要求至少3块硬盘才能实现数据冗余,于是我入手了3块1TB硬盘——对我来说,这样的容量足够日常学习和实验使用。

硬件RAID vs 软件RAID

这里使用到了我购买的RAID控制器卡——S430 1G带电池缓存卡。这张卡是配置硬件RAID的关键,不仅负责RAID的数据校验和管理,还带有1GB缓存和电池模块。相比软件RAID,硬件RAID完全由这张卡处理计算,独立于主机CPU,不会消耗主机资源。这样,可以在保持主机性能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硬件RAID的优势还在于它的写回缓存模式:写入数据时,数据会先存入RAID卡的高速缓存,再异步写入硬盘。缓存中的电池能确保在断电时保护数据,避免未写入硬盘的数据丢失。这点是普通的软件RAID做不到的。你说,那性能和安全性能比吗?总结:花钱就是香😃

配置RAID5的步骤

这里简单提下我是如何安装RAID5的。

安装硬盘和RAID卡:将硬盘装上盘架,插入服务器的硬盘槽,然后将S430 RAID控制卡安装到服务器的PCIe插槽中,硬件就位。

进入RAID配置界面:配置“LEGACY”模式,开机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信息进入“SAS3108 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界面,就来到了CU界面。

创建RAID5阵列:在CU界面中,选择创建RAID阵列。指定RAID5,并选择3块硬盘作为成员硬盘。配置好其他参数后,RAID控制卡会自动完成初始化和校验配置,完成后系统会显示新的逻辑磁盘,容量约为总存储的2TB(RAID5会预留一个硬盘的空间用于校验)。配置完后就是这样的:

SAS3108 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

系统安装

完成RAID的配置后,接下来就来安装系统:PVE。HUAWEI 2288H V5服务器支持多种方式安装操作系统,一、iBMC Web管理界面安装;二、通过F6引导安装;三、通过U盘等移动介质安装。网上都有对应的教程,我尝试过通过Web管理界面和U盘安装,是没有问题的,过程也是图形化界面比较简单,也就没有照片展示咯,安装好后就可以看见设置的PVE的管理地址了,这点内容没有过多可说的,贴一张pve主界面。

Proxmox VE主界面

数据存储—NAS

在打造HomeLab时,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安全性相当重要。没有一个数据专门的”家“来管理存储和共享,数据会变得杂乱无章。于是,你也猜到了,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成了首选!不仅能集中管理数据,还能轻松设置共享目录和备份方案,让数据得到有序存放和有效保护。

选择适合的NAS系统

在PVE中,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专用的虚拟机来安装NAS系统。可选择的NAS系统有很多:群晖、TrueNAS、Unraid、威联通等,甚至还有新兴的飞牛NAS。开始玩儿的时候我纠结于各系统的优劣,看了很多评测褒贬不一。最后觉得适合自己最好,决定亲自体验一番:经过一周的深度试用,TrueNAS的强大、Unraid的灵活,最终,我选择了群晖,更符合我的习惯~

群晖的使用体验

群晖丰富的套件生态系统为家庭数据中心带来了更多应用场景,比如数据备份、影音管理、下载等。当然,由于群晖系统只能安装在群晖硬件上,所以安装在非群晖的硬件上也就被称为黑群晖。PVE如何安装黑群晖,感兴趣的小友可以留言,改天可以记录成文章。

对群晖系统,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强大的备份与同步功能,比如提供Synology Drive Client、Synology Photos、Vidio Station等app,实现文件的备份、下载、轻松访问,用起来真的很方便!另外值得说的通过分享链接(类似于百度网盘链接)分享文件,用的比较多。最后如果将NAS映射到公网中,贴一张通过公网上传文件的速度

群晖NAS 上传文件

至此HomeLab中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终于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集中管理、便捷共享、轻松备份。

家庭组网配置

接下来来聊聊我的专业,网络这块。我是外地上学,家里又常年没有人,服务器又放在家里。这样的场景下你应该如何配置你家里的网络环境,不仅要速度🆙还要保障网络稳定互联,能够随时远程管理设备开关。

举个例子:你现在在几百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服务器放在家里通电运行。某一天你发现连不上你的服务器了,家里断网了?线缆松了?断电了?还是被水淹了?当然最后这种情况是你不可控的,为了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服务器断网还在家里”吃饭“不干活,就有了下面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

服务器网络:PVE配置链路聚合(balance-alb)

服务器管理:HUAWEI 2288H V5服务器带一个专门用于管理的Mgmt接口,为了实现远程管理,我把管理地址配置为同网段的家庭网络地址,使用一根网线单独连接Mgmt接口和光猫,这样即使服务器关机了,也可以远程访问管理界面。💡不要映射到外网

服务器连接光猫:考虑到避免单点故障,在网络工程中可以使用链路聚合将多根物理链路聚合为一条虚拟的链路,如果一条链路故障,剩余链路会接管所有流量,保证连接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PVE中也有这个功能,使用两根6类网线和光猫互联,并且将两条物理链路配置为balance-alb(链路聚合模式)。此模式的优势是无需特殊交换机配置,兼容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易于部署,这里我的网络设备是光猫,用起来也是没有问题。当然聚合后可用带宽就翻倍了,不过这里我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可靠性,如果你有更多的端口那就更好了。

服务器网络:PVE配置链路聚合(balance-alb)

家庭网络:家庭终端

现在服务器网络没问题了,家庭其他终端上网则使用之前的无线路由器。如图光猫其中一个端口接无线路由器,这就应该和大部分家庭网络中的网络拓扑是一样的。如果路由器能配置为AP模式,可以减少一层NAT,提升网络转发效率,减少无线路由器不必要的性能开销。另外此模式下的无线路由器下的端口可以接上其他上网终端,和交换机一样,可以弥补网口不够用的缺陷。

这里把光猫单独拿出来说下,过程很有意思。原本家里是一个千兆的光猫,功能没啥问题,我家里开通的是千兆套餐。测速一看只有850Mbp/s,少了100(应该能测930~950),以此为借口让电信的过来看看想换个光猫。师傅来了测了速,也看了光衰,说差不过就是这么多了,但是在我一堆理论周旋下,最后决定给我换新的光猫🤣新的是个10G的猫,不过需要签三年不降套餐合同,才能“免费”换,我家也是电信老用户了,宽带用了8年也就无所谓。

虽然是10G的猫,danshi内网最大的一个接口速度只有1.5G(接服务器器10G网卡),网线是6E(10G),实际测速按理说没有硬件限制应该有1300mbp/s,不过测出来只有1000多点也够了。什么!你还不知道运营商会多给30%的套餐带宽?除了这个外,这个光猫功能有问题:并发的时候直接死掉,之前没有这样的问题;有个千兆网口是坏的用不了,准备寒假回去的时候让师傅换个😤

猫棒篇

考虑过使用扩展光卡接一个猫棒(集成了光猫功能的小型设备或SFP模块),可以舍去折腾光猫这个环节,要是你对软路由和猫棒有了解的话。其实我更偏向软路由,毕竟如果你真的使用猫棒接到服务器上,那么服务器关了家里就断网了,并且服务器暴露给公网不安全,为了那么点速度不值得,不过可以这么玩儿🙂场景不同。

有预算的话,把光猫”扔掉“,搞台可以接光模块的无线软路由,可玩性大大增加,后续应该会在我的论坛中贴出相关帖子。

功耗和噪音

按照我机器的配置,iBMC功率读数:

  • 待机功耗:190~200W
  • 轻负载:220W~230W
  • 高负载:300+

降低功耗:智能插座

功耗挺高的哈,为了解决功耗高的问题,50块钱买了一个小米插座接服务器。此插座非普通插座,连接上家里的2.4g无线网络,就可以通过米家远程控制电源开关,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启😋并且能够看见实时功耗和每天耗了多少度电,还挺喜欢这个的👍

算笔电费账:每天大概5~6度电,跑一个月就是180度电,按照我家里的电费0.47一度,每个月电费就8-90块钱。按90块钱的标准,海外大概可以买一台2-4核、4g~8G ARM 大带宽机器,境内2h4g 几m小带宽建站机器。

小米插座

另外,也可以登录到iBMC–>电源与能耗–>节能设置根据需求调整cpu的功率。

HUAWEI iBMC功耗控制

噪音:可想而知

不用多想,噪音挺大的。由于没有专业的设备测音,手机测的不准,这个东西就只能意绘了。机器我是放在一个房间,轻负载状态关上门隔了一堵墙声音不仔细听不见,高负载状态隔两堵墙基本没有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有多大呢?放段视频感受下开机的咆哮吧!

HUAWEI 2288H V5侧览图

风扇模式与转速调整说明

切换风扇为手动模式
输入以下命令,将风扇控制模式调整为手动:

ipmcset -d fanmode -v 1 0     #调整为手动
ipmcset -d fanmode -v 0 0     #从手动调整回自动模式

设置风扇转速
使用这条命令将 1号风扇 转速设置为满速的 30%(即约 4500 转/分,满速为 15000 转/分):

ipmcset -d fanlevel -v 30 1
  • 如果需要设置 2号、3号、4号风扇 转速为相同的 30%,只需将命令中的最后一个数字替换为对应风扇号。
  • 如果不指定风扇号,命令会对所有风扇生效。

尝试更高转速
有兴趣的话,可以将风扇转速调整到 80%,或更高速度,可能会带来“惊喜”。

ipmcset -d fanlevel -v 80

注意:有必要给友友提醒下建议根据实际需求谨慎调整,以免引起过多噪音或能耗增加。

成本分享

文章到这儿就差不多结尾了,不过在结束前谈谈大家比较关心的:在打造 HomeLab 后,值不值?现在我就站在实际使用的角度,跟友友聊聊它的“性价比”。

硬件成本

按照上述的配置,合计硬件成本:约3000元,相比新机或品牌 NAS,性价比还不错。后续考虑加GPU,如果再加一台电竞显示器……😂

其他成本

其他成本吧,在我看来最多的是时间成本。需要很多时间去折腾,不过也是能够学习到很多。本身这台服务器在我日常的生活中使用率比较高,经常远程连接上面的Windows 11虚拟机,或者安装Linux用来学习Linux、Docker、K8s、搭建网站(之前有把论坛迁移到上面运行了1个月没有任何问题)之类的,虚拟化技术的加持挺爽的。后面应该会出个专栏,把自己如何使用家庭宽带搭建网站设计的技术等内容记录下来,感兴趣的小友可以加入论坛交流讨论,订阅我们的邮件👉 bbs.soulcloser.com

还有个,电费。前面已经算了一笔账,如果你没有啥业务、网站在上面跑,建议没有用的时候就关了,用的时候手机远程开启👋嘿,这个有点意思噻,一个月轻度使用用不到1杯咖啡的电费。

值不值?

  1. 从功能看
    这套 HomeLab 不仅实现了虚拟化(PVE)、文件存储(NAS)、家庭中心等多种功能,还能同时支持网站服务、开发测试等用途。相比单一功能的商用 NAS 或 PC,可玩儿性远超同价位设备。
  2. 从学习角度看
    最大的收获是技术成长。从 RAID 配置到虚拟化,再到网络聚合和 NAS 系统安装,这个过程让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存储和服务器运维,绝对是技术人的一场“实战演练”。
  3. 从成本看
    二手设备的硬件成本并不高,整体投入根据配置几百到几千元。虽然初始投入稍高,但长期来看,这是一套高性价比方案,而且可以根据需求不断扩展。

适合谁?

  •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简单的家庭文件存储,几百块钱的DIY NAS可能更适合你;
  • 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喜欢折腾技术、追求性能的玩家,想要一台多功能的服务器来学习和提升,那么这笔花费绝对值!

总结一句话:花费有限,回报无限!

结语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一周,花了不少时间~如果你也想打造属于自己的 HomeLab,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在我看来,无论是入门还是进阶,这都是一段值得体验的技术旅程!

那么,这次就先到这里,我们下次见~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收藏页面,或者将链接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https://www.soulcloser.com/4514/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在搭建自己的Homelab中遇见了问题,欢迎到我的波波论坛中交流讨论~

版权声明 © 2024 — Now BOBO BLOG:原创文章受著作权法保护,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未经作者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其内容、摘编、转载,侵权必究。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error: 对于文章内容被恶意复制,现在已经关闭复制功能。如需复制文章内代码,请点击Exteran(新窗口打开)